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01-06 119阅读

视距测量的作业方法是什么?

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并进行对中和整平。 量取经纬仪的高度,记录至厘米。 在待测点立起视距尺,并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同时记录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二 、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对中、整平;量仪器高i(量至厘米);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出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得的数据记入视距测量手簿中。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视距法测量距离的作业方法 a)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对中、整平;b) 量取仪器高i(精确到厘米);c) 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分别读出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再读取竖盘读数,并将所有读数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视距测量是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根据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的影响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碎部测量中。但其测距精度低,约为:1/200-1/300。

视距法测距的作业方法 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并进行对中和整平。 量取仪器高i(精确到厘米)。 将视距尺立于待测点上,使用望远镜瞄准视距尺,并记录上、下视距丝和中丝的读数,以及竖盘读数。将这些数据记录在视距测量手簿中。

视线水平与倾斜时的视距计算方法

视距测量计算是通过观察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上的读数来确定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这一方法基于光学和几何学原理,适用于视线水平和倾斜的情况。视距测量的基本公式为F=h/L,其中F代表视距,h代表视距尺的读数,L代表视距尺与望远镜之间的距离。

视距测量(视距测量计算公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仪器设计中,K通常设为100,C接近0,简化公式为D=100×l。同时,高差h可通过仪器高i和瞄准高v计算。 视线倾斜时的测量: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需调整视线角度。如图(3),要通过斜距D计算水平距离D和高差h,关键在于将不垂直的视距MN转换为垂直的MN。

视线水平距离计算公式为:100乘以上丝早埋读数减去下丝读数。视线倾斜距离计算公式为:100乘以余弦值(上丝读数减去下丝读数)的平方。

水平距离公式 当两点高差较大时,需将望远镜视准轴放在倾斜位置。此时的水平距离公式考虑了视距尺不垂直于视准轴的改正和视线倾斜的改正:\[ D = K \times \sec(\alpha) \times t \]其中,K 是视距乘常数,通常设计为100,\( \alpha \) 是竖角,t 是尺间隔。

D等于Kl。视线倾斜时计算距离的公式中,D表示距离,K表示比例系数,l表示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视距测量高差计算公式

1、视距测量高差计算公式为:F = h / L。视距测量利用水准仪的望远镜内十字丝分划板上的视距丝在视距尺(水准尺)上读数,基于光学和几何学原理,同时测定仪器到地面点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视距测量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不受地面起伏变化影响等优点,因此在碎部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

2、高差的计算公式为:h=1/2klsin2α+i-v,其中,i是仪器高度,单位为米;v是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或水准尺)上的读数,单位为米。当视线水平时,竖直角α为0,此时高差的计算简化为:h=i-v。视距测量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地形测量、工程测量、土地规划等领域。

3、高差的计算公式为:后视水准尺度数 - 前视水准尺度数。 水平距离的单位为米(m),水准尺的度数单位为毫米(mm)。

4、h=i—v。高差计算公式为:h=1/2klsin2α+i—v。式中i———仪器高,m。v———十字丝中丝在视距尺(或水准尺)上的读数,m。显然,当视线水平时,竖直角为零,高差计算公式为:h=i—v。知道视距这样求两点高差。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