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简介(普陀山简介资料简介图片)
普陀山的历史简介
1、相传汉代大儒梅福曾来山隐居,故普陀山初名梅岭山。唐朝佛教盛行,公元九世纪中叶,有天竺(今印度)僧人来山,并得梵名“补怛洛迦”(意即美丽的小白花)。
2、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乘船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为风浪所阻,祷而有应,便在普陀山结庐供养其像,即今“不肯去观音院”。此后,普陀山就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宋、元时,佛教发展很快。
3、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汉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普陀山及附近诸岛被称为“甬东”。山东南紧邻一更小的岛屿,悬峙海中,称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连称普陀洛伽山。
4、历史传说 普陀山是佛教名山之一,被誉为“西天极乐世界净土”,有着丰富的历史和传说。据传,在唐朝时期,海上观音圣母曾出现在普陀山上,传授佛法并赐予信徒神力。
5、普陀山位于中国浙江舟山群岛中的普陀区,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普陀山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六世纪。传说公元九世纪初,一位名叫吕洞宾的道士在普陀山顶修炼成仙,并将其转化为佛教圣地。
普陀山介绍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中部,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一处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普陀山景区包括南海观音圣境,普陀寺,千佛洞三个主要景点,是佛教文化与海岛风光的完美结合,也是国家AAAAA级景区。
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关于普陀山的介绍 早在2000多年以前,普陀山就是道人进行修炼的宝地,1605年,钦赐宝陀观音寺为护国永寿普陀禅寺,这是普陀山之名的开始。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全岛面积1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6里,东西最宽外5公里。
舟山普陀山介绍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中部,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一处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名胜古迹。普陀山景区包括南海观音圣境,普陀寺,千佛洞三个主要景点,是佛教文化与海岛风光的完美结合,也是国家AAAAA级景区。
普陀山,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杭州湾南缘,舟山群岛东部海域,地处北纬29°58′3″—30°02′3″,东经122°21′6″—122°24′9″,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
普陀山属于浙江省舟山市,毗邻上海、宁波、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是周边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有“海天佛国”和“南海圣境”的美誉。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位于浙江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全岛面积15平方公里,呈狭长形,南北最长处为6里,东西最宽外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