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觉姆是什么意思(色达觉沃佛)
色达五明佛学院特点
1、学院的建筑群堪称壮观,绵延数公里的山谷中散布着密集的木制僧舍,虽然规模不大,但每座寺庙和佛堂都装饰精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身着鲜艳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在山谷间穿梭,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且充满和平的氛围。
2、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僧舍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数量众多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起伏,蔚为壮观。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于1980年创办,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佛学院戒律严格,男女僧众的住所分开。
3、学院的大活佛丹增活佛住在低矮的小门内,没有奢华的装饰。学院戒律严格,见不到闲散人员游荡。男众和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也不互访。修行人的生活艰苦,山上没有自来水,需到山脚背水。娅玛常常背着装满水、重达五十斤的汽油桶,到山上家中。
亚青寺主要收入来源
1、亚青寺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佛事收入:做法事收费:亚青寺的喇嘛们经常受邀为大集团或个人做法事,这些法事往往收费不菲,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这是亚青寺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香火钱捐赠:游客与信徒捐赠:作为四川旅游的热门朝圣地之一,亚青寺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和朝拜。
2、因此,他们的收入相当可观,这也是他们靠双手劳动所得。在亚青寺内部,喇嘛们之间也存在竞争,谁的佛事做得好,谁就能挣得更多。此外,由于寺庙名声好,前来朝拜的人络绎不绝,香火钱自然也就源源不断。在亚青寺这个修行者的圣地里,每一位喇嘛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信仰的力量。
3、有很多大集团每年都会请他们做佛事,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所以他们的收入自然就高,也是靠双手挣来的 。他们之间也存在竞争,谁佛事做的好,谁挣的就多。而且寺庙名声好,来拜的人多,香火钱自然也就多了。
4、亚青寺主要收入来源是信众捐款和旅游收入,同时还兼营一些其他经济活动。 亚青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寺庙的门票收入和香火捐赠。 亚青寺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之一,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拜和观光,门票收入是亚青寺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现实版“女儿国”:三面环水一面通桥,数万女子居住,靠什么赚钱?
1、国内最大的女儿岛 觉姆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清楚和尚、尼姑的概念,觉姆就是尼姑在藏语里的称呼,是对女性修行者的尊称。觉姆聚居修行的地方,就被称为觉姆岛,也是中国最大的女儿岛。
色达佛学院的介绍
色达佛学院,原称色达五明佛学院,成立于1980年,最初只有30多名学员。 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和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写校名,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7年,学院获得四川省宗教局正式批准,正式成立为“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色达佛学院,又名色达五明佛学院,成立于1980年,当时仅有30多位学员。经过十世班禅大师的大力支持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写校名,学院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在1997年获得四川省宗教局正式批准,正式成立为“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
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距离县城约20公里,海拔高达4000米。学院被群山环抱,僧舍以大经堂为核心,沿着山坡四面密密麻麻地搭建着无数绛红色的木屋。这些小红屋是超过一万名僧侣的居所,他们中的男性称为扎巴,女性称为觉姆。色达佛学院与亚青寺并列为大型寺庙。
一九八七年,班禅大师致函色达县政府,正式批准在这里成立佛学院,并命名为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一九九三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学院题写了汉文门牌。学院位于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的喇荣沟,沟口两旁排列着白色塔子,塔子用于存放经书和供奉佛像。
基本信息 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3600米。 简介:色达五明佛学院由晋美彭措法王于1980年创办,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以海量的红色房子和壮观的场景著称。
我在色达——高原行记之二
1、在海拔3900米高的色达住宿那一夜,我高原反应在旅馆的床上辗转反侧到天亮。 去色达汽车站的路上,头重脚轻,脚底像踩着棉花团,心慌,我大口大口喘气,第一次感受到缺氧的痛苦。那时只有一个想法: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高原之行几年后的我,一直都在怀念那段旅行。
2、色达县,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东北部,是一个海拔较高的地区。色达县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中县城所在地的海拔约为3896米。由于其高海拔的地理位置,色达县具有显著的高原气候特征,包括气温低、日夜温差大、空气稀薄等。
3、因为到色达境内路况很差,路都在山脚下,落石随处可见,路也不是很宽,加上随处都在修路,所以要时不时停车让路。越接近色达,天气变化越大,我记得当时七点左右的时候下起了雨,越下越大,突然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原来是下起了比玉米粒还大的冰雹。我坐在第二排,看着挡风玻璃几次都觉得那一大块玻璃会啪一下碎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