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最高警告)

2024-03-10 212阅读

“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古文到底是什么意思?

1、意为: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出处:晚清李伯元所著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2、释义:勿:不要;谓:说;预:预先;言之不预 : 没有预先说明白。指的是不要说事先没有说明白,事前已经跟你说过讲清楚了,事后不要后悔。

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最高警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意思是:事后别后悔,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

中国曾经对外说过几次“勿谓言之不预也”,都是在什么时候?

1、年 1949年2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了公布由毛泽东亲笔撰写,以林、罗名义致傅的公函。公函历数傅作义的罪责并提出警告和通牒:“……城破之日,贵将军及贵属诸反动首领,必将从严惩办,决不姑宽,勿谓言之不预。

2、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7次。分别是:第一次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反动派在侵华日军战俘问题上妥协释放战犯,我们首次提出“勿谓言之不预”。第二次抗美援朝,曾经警告美国,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朝鲜。

3、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四次。而每次我国官方放出这句话的时候,也代表着我方已完成备战,手握杀手锏,敢于对他国进行最后通牒并完成一击必杀。

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最高警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吉林大学学分过低,给一级退学预警,是什么意思?

1、学业警告是指学生经补考后仍不及格的课程(含不申请补考课程)学分,一学期达到10学分以上(含10学分)或者各学期累计达到15学分以上(含15学分),给予学业警告。

2、学生学籍预警是指学校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提示或预先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适时引导和及时干预,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管理制度。

3、到梦空间学分预警指的是学生在综合素质养成教育学分方面的预警,它提示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学分过低和未达要求,将可能无法毕业或面临被退学的风险。

4、学业预警对象:因学习成绩、上课考勤以及遵守纪律等原因而可能留级、退学以及不能如期毕业、获得学位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含延期毕业学生)。

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几次?

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7次。分别是:第一次是在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反动派在侵华日军战俘问题上妥协释放战犯,我们首次提出“勿谓言之不预”。第二次抗美援朝,曾经警告美国,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出兵朝鲜。

社论说:“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谓言之不预也中国用了四次。而每次我国官方放出这句话的时候,也代表着我方已完成备战,手握杀手锏,敢于对他国进行最后通牒并完成一击必杀。

勿谓言之不预几级警告?

勿谓言之不预是最高的等级警告。勿谓言之不预也,汉语成语,意为“以后不要说没有跟你事先说过”,指把话说在前面。该成语较早的用例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间。

似乎”悬崖勒马“是第二级,再升级就是”勿谓言之不预“。在天涯看到过黑话大全。

康熙帝也曾经用这句话训饬学生,到了乾隆时期,英国派出使臣来对乾隆进行试探,想要开放口岸为自己谋求更广阔的市场 ,乾隆皇帝就用这句话来警告英国,这也是勿谓言之不预也第一次正式用在外交场合。

“勿谓言之不预”,意思就是“不要说事先没警告过你”,表达本方最后态度,提醒对方三思而后行。这句话最早可见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上谕《训饬士子文》:“……勿谓朕言之不预也,尔多士尚敬聼之哉。

62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社论结尾处:“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拼音:勿谓言之不预也 [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yě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凡所属官吏,有仍蹈故辙,以及有意逢迎,希图尝试者,一经察觉,白简无情,勿谓言之不预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