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名的来历(一个地名的来历是什么)
地方名的来历?
1、陈婆渡 传说宋代以前陈婆渡这儿有一条九曲江,与江、海直通,潮激卤浸,满目荒凉。后来一对姓陈的渔民夫妇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在三江口边搭了一个茅草棚,以捕鱼为生,成为这里的第一户人家。老汉夫妇在前江北岸搭起埠头,人称陈埠头。有时见行人对河犯愁,陈婆就用自家小渔船为人免费摆渡。
2、第三,在地名产生之初,由于当时语言简单,词汇贫乏,人们认识水平低下,从语言本身的发展看,表示具体意义的名词、动词出现早,虚词出现晚,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最早的原始地名只能是一些简单的、粗糙的、以当时人们常见现象和事物命名的相当于专名的语言代号,概括性的通名还不可能产生。
3、地名的来历有许多种.能否具体一些,指出是什么地方的地名.可以举几个例子: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叫刘五的人,在厦门对面的一个海边开了一间店而引来了很多人在这里居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刘五店。从前,有一个大地主,名字叫作王金,他铺桥造路、扶穷救贫,村里的人都非常爱戴他。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孤儿。
4、兰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是由皋兰山得名。由于古人约定俗成的省略方法,皋兰一词去“皋”留“兰”,得名兰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州,金城郡改为兰州,置兰州总管府,府治子城,“兰州”之称即始于此,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1941年7月始设兰州市。现为甘肃省省会。
5、建国后隶属临沂地区。 寿光 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顶的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5米宽5米的巨大寿字。
6、相对于太行山以东,故称山东。清初设山东省。春秋时期是鲁国的领土,故简称鲁。上海 上海的称呼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就是上海名称的由来。
一些村名的历史由来
山东[鲁] 济南 因城在古济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誉为“泉城”。 烟台 明朝为海防要地,设烽台,防倭寇,故名烟台。 河北[冀] 河间 因处于水涸断流的滹沱河上,子牙河在境内流过,县城位于二河之间而得名。
- **王家庄村**:这个村庄的名字来源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公族王氏的后代,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村庄。- **下洼村**:这个村庄占地较低,位于山坡下方,因此得名“下洼”。- **北苏村**:据说这个村庄最早是由一位姓苏的人所建立,因此得名“北苏”。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户县志))始记载本村为定舟村。此村名一直沿用至今。村名发生了变化,当中有什么原因呢?笔者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与大家共享。定周村并不是一下子突然变成了”定舟村”。其间(约1900-1915)有一段”舟””周”互用时期。从乡人手抄的若干历史文献上,我发现了这一现象。
东北平原农村屯名的由来 文/张守权 东北自古以来是满族、蒙古族等以游牧、渔猎为主的少数民族的故乡,很少有汉族人在那里定居。直到清朝中期“闯关东”浪潮兴起之后,关内的汉族人才陆续来到东北。他们披荆斩棘,开疆拓土,历经几代人辛勤的劳作,东北也由原来的蛮荒之地变成了富足之乡。
将军关村名渊源 北京平谷有一“将军关村”,“将军关村”因北京明代长城东段第一关“将军关”(又称“将军石关”)而得名,“将军关”因明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修建北京长城时,山下有一天然柱石上刻“将军石”而得名。
四川名称的来历
1、来历:北宋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合并川峡四路,设“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四川省”之名自此问世。
2、四川省名称由来: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其间设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3、“四川”这个名称最早还是起源于宋代,而不是起源于“四条大河”。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上古时我们先民在四川盆地及其四周创造了四川文化的那个区划,在秦朝时置为巴郡、蜀郡、汉代叫益州。
4、唐初设剑南西川节度使与剑南东川节度使,简称西川、东川,“川”乃“平川广野”之意。到北宋时,开宝三年(970年)置西川路,四年(971年)分置峡西路,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合并为川峡路。
有趣的地名的来历
1、双抛桥 传说昔日有王氏男子与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门婚事,两人便于月夜在此桥投河自尽殉情自杀。不过标准的说法应该是说此桥原名“合潮桥”,原先下接两条河流,与之前的另外一座桥“发苗桥”合称“双抛”。青岛 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
2、景德镇: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此地烧御用瓷器上有“景德年制”字样,故改名“景德镇”。杭州:传说大禹治水时到了这里,舍航登陆,“航”“杭”同音,故叫“杭州”。武汉又称江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赣州:这座城市因东面的章水和西面的贡水交汇处而得名。章水和贡水的名称结合形成了“赣”字,因此赣州以此命名。景德镇:在宋真宗景德年间,这里生产的御用瓷器上刻有“景德年制”的字样,因此得名“景德镇”,意为“景德年的瓷器产地”。
4、无为[皖]:三国时,曹操与孙吴相争,筑城于此后因攻吴无功,乃名无为城。4 黄陵[陕]:相传城北桥山有黄帝衣冠冢,因以为名。4 柳州[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谪居于此,为了纪念他,因以为名。
5、“大生里”得名于鸿山下的一种大柽柳。据了解,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曾姑娘巷 在思明区自大同路至思明北路、局口街,因曾姑娘祠得名,是封建时代的贞女。
6、武汉有趣的地名的来历:集家嘴的由来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卓刀泉的传说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