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图和剪力图对照表(弯矩图和剪力图画法详解)

06-01 62阅读

怎样用力矩计算梁的剪力和弯矩?

1、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随便挑选一个,先把弯矩图画了,在计算剪力图,然后再变形曲线图。

2、弯矩分配法求得弯矩仅仅是节点弯矩,对于梁,是支座弯矩。你还应该再求出该跨的简支弯矩图形与支座弯矩图形迭加,就得到该跨的最后弯矩图形。把该跨的简支支座边的剪力 ±﹙左右支座弯矩之差÷跨度﹚得到左右支座边的最后剪力。梁在竖向荷载下没有轴力。柱子的轴力就等于柱子左右梁的支座边剪力的和。

弯矩图和剪力图对照表(弯矩图和剪力图画法详解)

3、悬挑梁受均布荷载q(单位KN/m),悬臂梁长度L(单位m)。则悬臂梁根部受最大剪力v=qL,最大弯矩M=q(L^2)/2 悬挑梁前端受集中力F(单位KN),悬臂梁长度L(单位m)。则悬臂梁根部受最大剪力v=F,最大弯矩M=FL 希望回答对你有用。

用简便方法作图示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从A开始直到D点,剪力Fs都是3KN,然后从D点到B点左侧开始以2KN/m减少至-5,最后在B点处突变为0 弯矩:M=Fs*x,从A到C的左侧,M=3x线性减少(因为F是向下的),到了C点M突然增加4KN·m,但是从C的右侧到D的左侧还以M=3x线性减少。

2、在绘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时,遵循“外力左顺右逆弯距正”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当外力使左边杆件绕切开截面顺时针转动时,该力对应的弯矩为正值。根据这一原则,我们能够准确判断弯矩图中的正负值。在绘制弯矩图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首先,无外力作用的段落,弯矩图表现为斜直线。

3、在x的取值范围为4到8时有效,最小剪力为-15kN,最大剪力为5kN。弯矩M(x)为FAy乘以x减去Fs乘以(x-2)再减去M,减去q乘以(x-4)的平方除以2,即5x减去q乘以(x-4)的平方除以2。当x等于4时,弯矩M等于20kN·m。当x等于5时,弯矩达到最大值25kN·m。当x等于8时,弯矩最小为0。

4、剪力图从左向右斜率为-q,弯矩图从左向右开口向下,顶点位于梁中点,即x=L/2。最后,我们总结得出,简支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的剪力图和弯矩图具有特定的几何形态。对于特定梁段,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计算。

简支梁的1/3、2/3处受到集中力4KN、6KN的作用,求剪力图和弯矩图

在简支梁问题中,当梁的1/3和2/3处分别受到4KN和6KN的集中力作用时,我们需要通过力的平衡方程来计算支座反力。首先,我们应用力矩平衡方程ΣM=0来求得支座A(RA)的反力。由此得到:RA = 6KN 接着,我们应用竖直方向上的力的平衡方程ΣY=0来求得支座D(RD)的反力。

首先求支座反力 ΣMA=0。83×085+83×505+832×925+1035×8+1035×15+58×55-RB×16=0。解出RB=2133KN(B支座)。又:ΣY=4342,解出 RA=2209(A支座)。反之构件上部受拉为负,下部受拉为正。

比如说一个悬臂梁,当梁端力为2kN,梁长为3m,刚固端弯矩为-6kN.m,而梁的跨中弯矩为-3kN.m,按这个做法可以简单算,不过更深的算法要见《 材料力学》了 。图4中,M就是弯矩作用,v就是 剪力作用,n就是 轴力作用。

A点的支座反力为Ra=(3*2+6*1)/3=4kN;B点的支座反力为Rb=3+6-Ra=5kN。F1点的弯矩为Ma=Ra*1=4kN·m;F2点的弯矩为Mb=Rb*1=5kN·m。

结构力学中,只有梁规定弯矩下部受拉为正,左截面顺时针、右截面逆时针。对于刚架弯矩图画在受拉侧不标正负。在位移法中规定杆端弯矩以顺时针为正。让截面逆时针转动的弯矩定为正值,让截面顺时针转动的弯矩定为负值。所谓正、负,并不是弯矩的本质有正有负,是为运算方便规定的。

首先计算分布载荷q在6米梁段上的作用力。利用公式F=q*l,可以得到这部分力为30KN(5KN/m×6m)。接着计算分布载荷q在4米梁段上的作用力。同样地,使用公式F=q*l,这部分力为40KN(5KN/m×4m)。由于这部分力作用在距离梁端点2米的位置,因此需要将这部分力分解为作用在梁端点处的力。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