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物接触面积对照表图(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原因)
磨碎反应物为什么可以增大面积呢?
1、磨碎反应物可以增大其表面积,主要有两个原因: 表面积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通常通过与其他物质接触来发生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表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反应物粉碎成更小的颗粒时,其总表面积增加,因为更多的颗粒表面暴露在外界。这使得更多的反应物与其他物质接触,从而增加了反应速率。
2、会增大。碳酸锂细磨后,由于颗粒被细化和打破,表面积相对增大。这是因为细磨过程中,颗粒会被磨碎成更小的颗粒,表面积随之增加。根据比表面积的定义,细磨会导致碳酸锂颗粒的表面积增大,进而提高其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化学反应、吸附等表面相关过程的进行。
3、化工生产中的许多原料,如化工原料和煤炭,需要预先粉碎至特定粒度以便使用。减小颗粒尺寸可以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度,这对于固体颗粒参与的化学反应和浸取操作尤其重要。在陶瓷、水泥、颜料和催化剂的生产过程中,细粉的混合有助于实现均匀性,满足用户需求。
4、这是因为磨碎的咖啡豆表面积增大,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导致新鲜度迅速下降。保质期:整颗咖啡豆的保质期相对较长,一般为一年左右。但这是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才能达到的保质期。如果储存条件不佳,如高温、潮湿等,咖啡豆的保质期会大大缩短。
5、首先,将锌丝磨碎至适当大小,确保其表面积足够大以增加反应效率。然后,将磨碎的锌丝投入含有金离子的氰化钠溶液中。在这个过程中,锌会与溶液中的金离子发生反应,置换出金,形成金锌合金沉淀。这是一个典型的化学置换反应,锌作为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为单质金。
6、、 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1 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化学反应的进度怎么求?
ξ= △nB/vB,v为该物质的计量系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耗)的量或生成物(增加)的量可根据反应方程式的计量系数与生成物量的变化进行相互换算。如在下列反应中:N+3H→2NH。系统中,如N消耗1mol,H即消耗3mol,生成物NH则增加2mol。
因此,任何化学反应都可以通过计量方程式表达,如aA + bB = cC + d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可以很容易计算各产物和反应物的物质量:如果起始时某物质A的量为N,则反应进行到某一程度后物质A的量为N + aξ(a为物质A的系数)。由此得到反应进度ξ = (A - N) / a,其量纲为物质的量。
在化学反应中,计算反应的进度通常涉及到反应物的消耗和生成物的生成。比如,对于反应:N2 + 3 H2 → 2 NH3当1摩尔的N2被消耗时,相应的3摩尔H2也会被消耗,同时生成2摩尔NH3。这表明,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nB)与它们在反应方程式中的计量系数(vB)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有什么关系?
1、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活化能是指反应物转变为产物所需的最小能量。反应速率则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速度。根据反应速率理论,只有当反应物具有足够的能量,才能克服反应过程中的能垒,形成活化复合物,从而发生反应。因此,活化能越高,表示反应物越难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反应速率就越慢。
2、可以这样理解,活化能是反应发生的壁垒,越过壁垒越困难,反应速率就会下降。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应当越小。
3、反应速率r由公式r=Aexp(-Ea/RT)决定,其中括号内的项即为活化能除以温度。因此,可以理解为活化能越大时,温度变化对指数次方的影响也越大,从而导致反应速率的显著改变。具体而言,当活化能Ea较大时,即使温度发生较小的变化,指数项e^(-Ea/RT)也会产生显著的变化,进而使得反应速率r显著增加。
接触面积大小与燃烧关系
燃烧时一种化学反应,增大接触面积可以使反应速度更快,也就是燃烧更剧烈。这对任何可燃物来说都是成立的。对于一些燃烧不完全时会有副产物的反应,增大接触面也可以让燃烧更充分,也就是减少副产物生成的几率。举例来说,碳燃烧不充分时,会生成CO,所以增大碳燃烧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比如变成碳粉),可以使碳燃烧更充分,即减少甚至消除CO的产生几率。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如煤的燃烧经历了煤块→煤球→蜂窝煤的过程,蜂窝煤能使煤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如俗语说“人要实,火要虚”。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就越剧烈。如硫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两者接触面积越大时,燃烧反应的速率也会相应增加,导致燃烧越剧烈。这是因为接触面积越大,可燃物与氧气能够更充分地混合,从而增加燃烧反应的速率和热量释放的速度。在燃烧过程中,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的分子接触机会就越多,这可以促使反应速度更快。
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在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不同种类的物质燃烧时表现出的现象各不相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而细铁丝在空气中则不能燃烧。这直接说明了可燃物的性质是决定其燃烧剧烈程度的重要因素。
如何计算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4个公式:v=dζ/dt、v=dc/dt、v=△c/△t、v=kA^aB^b。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可以通过压强的变化来推算。以合成氨反应为例,3H2 + N2 = 2NH3,如果反应开始时的压强是0.9倍,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来计算反应速率。假设反应的N2物质的量为x,那么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3-x)+(1-3x)+2x = 6,通过解方程得到x = 0.2mol。
化学反应速率4个公式:v=dζ/dt、v=dc/dt、v=△c/△t、v=kA^aB^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公式写作 k=Ae-Ea/RT (指数式)。k为速率常数,R为摩尔气体常量,T为热力学温度,Ea为表观活化能,A为指前因子(也称频率因子)。
反应速率v的计算公式为v=kc^n,其中v表示反应速率,单位为mol/(L·s);c表示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为mol/L。k是反应速率常数,其单位可帮助确定反应级数n的具体数值。以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假设k=1L/(mol·s),这表明n=2,即反应为二级反应。
...请仔细观察下表中50mL稀盐酸和1g碳酸钙反应的实验数据: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 2HCl = CaCl? + H?O + CO?↑。反应解析: 反应物:碳酸钙和稀盐酸。碳酸钙在水中虽难溶,但仍存在一定的溶解平衡,会电离出少量的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稀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为氢离子和氯离子。
实验数据处理: 计算盐酸的浓度,公式为:C1 = (V2 x C2) / V1,其中V2为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2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V1为盐酸的体积。 计算碳酸钙的质量,公式为:m(CaCO3) = V1 x C1 x 100.09 / 0.5,其中100.09为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0.5为蛋壳的质量。
第三次加入Hcl,剩余物质为1克,第四次,剩余物质也为1克,杂质不与其他物质反应,说明杂质质量为1克。
CaCO3+2HCl=CaCl2+CO2↑ 100g 1mol 24L 10g X Y解得X=0.1mol Y=24Lc=n/V=0.1mol/0.05L=2mol/L 10gCaCO3即0.1mol,可以生成0.1molCO2。
然后,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滴定反应产生的氯化钙,使其中和,从而计算出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实验步骤: 将蛋壳研磨成粉末,并称取0.5g放入锥形瓶中。 加入10ml盐酸,摇匀,放置10分钟。 加入50ml去离子水,摇匀,滤去残渣。 取10ml滤液,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