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刀各角度对照表图(车刀各角度剖面图)

07-05 52阅读

什么是45°外圆车刀?

1、°外圆车刀也叫45°偏刀,是指主偏角Kr为45°的外圆车刀。简单地讲,就是主切削刃与进给方向的夹角为45°,如下图。常用的有45°、75°和90°偏刀。45°偏刀可用于车端面、倒角、粗车外径等。主偏角( Kr ) 的完整定义——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方向的夹角。主偏角一般在30°~ 90°之间。

2、45度外圆车刀,亦称45度偏刀,其主要特征在于主偏角为45度。 这种车刀的主切削刃与工件进给方向形成45度角,如图所示。 常见的外圆车刀主偏角有45度、75度和90度,其中45度偏刀应用广泛。 45度偏刀适用于多种加工操作,如车端面、倒角、清理材料、粗车外径等。

车刀各角度对照表图(车刀各角度剖面图)

3、主偏角Kr为45°的车刀(45°偏刀),在车外圆和端面时,主切削刃都是同一个,只是参与切削的部分,车外圆时靠前,车端面时靠后。副切削刃有两个,车外圆时和车端面时有所不同。

4、°和75°车刀一般用来加工端面,90°车刀一般用来加工外圆。特点不同 45°车刀的刀片大,刀具刚性比90°的车刀好,适合粗加工。75°车刀刚性介于45°车刀和90°车刀之间。走刀量相同的情况下,45°光洁度较高刀尖散热性好,刀具寿命长,并且工件表面残留面积小。90°车刀精度高。

车刀的几何角度是如何规定的?

1、上述的几何角度中,最常用的是前角(go)、后角(ao)、主偏角(kr)、刃倾角(ls)、副偏角(kr‘)和副后角(ao‘),通常称之为基本角度,在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中,上述基本角度能完整地表达出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形状,反映出刀具的切削特点。er、bo为派生角度。

2、车刀的角度包括前角、后角、副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和副偏角。前角γ0是指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其大小直接影响切削刃的锋利程度和强度。一般而言,增大前角可以提高切削刃的锋利度,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但过大的前角会降低刃口强度,增加刃口损坏的风险。

3、普通外圆车刀的主要角度: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几何形状有90、 4 75 度角 。前角——是切削的主要角度,前角越大,刀子就越锐利,切起来越省力,但前角太大了影响刀刃的强度。后角——是为了减少刀具与工件的摩擦,后角越大,摩擦愈小,但后角过大时则影响刀具的强度。

4、主偏角:切削刃与进给运动方向见的夹角。副偏角:副切削刃与进给运动反方向间的夹角。刃倾角:切削刃与基面间的夹角。前角:前刀面与基面间的夹角。后角:后刀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副后角:在副刨面内,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车刀的几种角度如何确定?

1、车床用车刀具有四个重要角度,即前间隙角、边间隙角、后斜角及边斜角,数控车床的刀具角度确定:1)前间隙角,自刀鼻往下向刀内倾斜的角度为前间隙角,因有前间隙角,工作面和刀尖下形成一空间,使切削作用集中于刀鼻。

2、车刀的角度包括前角、后角、副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和副偏角。前角γ0是指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其大小直接影响切削刃的锋利程度和强度。一般而言,增大前角可以提高切削刃的锋利度,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但过大的前角会降低刃口强度,增加刃口损坏的风险。

3、车刀的角度主要有:前角、后角、副后角、刃倾角、主偏角、副偏角。前角: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前角的大小影响切削刃锋利程度及强度。增大前角可使刃口锋利,切削力减小,切削温度降低,但过大的前角,会使刃口强度降低,容易造成刃口损坏。取值范围为:-8°到+15°。

4、车刀常用的主偏角有45°、60°、75°、90°等几种,其中45°多。副偏角Kr’在基面中测量,是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反方向的夹角。其主要作用是减小副切削刃与已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以改善已加工表面的精糙度。

5、为了便于确定车刀上的几何角度,常选择某一参考系作为基准,通过测量刀面或切削刃相对于参考系坐标平面的角度值来反映它们的空间方位。刀具几何角度参考系有两类,刀具标注角度参考系和刀具工作角度参考系。

6、车刀主要角度的初步选择:前角 前角的数值与工件材料、加工性质和刀具材料有关。选择前角的大小主要根据以下几个原则:① 工件材料软,可选择较大的前角:工件材料硬,应选择较小的前角。车削塑性材料时,可取 较大的前角;车削脆性材料时,应取较小的前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