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康熙王朝里施琅为什么反了)

11-27 32阅读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因为他觉得施琅是一个“ 三姓家奴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得罪了施琅,被施琅借故杀死,加上施琅和家人贪污严重。后来,郑成功就诛杀了施琅家人。由此,导致施琅再度降清。

所以其实施琅对于康熙来说是功臣啊,虽然有点两面三刀的,反反复复的,但是其实也是为了展现抱负,所以有人说康熙想杀施琅是错误的认知了。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康熙王朝里施琅为什么反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康熙没有杀施琅,施琅最后是善终去世。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施琅投降清廷。施琅到底是不是汉奸,其实不好判断。要是在当时,凡是汉族人之外的民族,都不是正统。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的王朝,在当时反清复明势力,还极为强盛的情况下,施琅绝对是妥妥的汉奸。他帮助外族攻打汉族,无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抹杀他背叛种族的罪过。

施琅也是一位有抱负的人,在清朝当降官而且还是海军,地位太差了,清朝以步兵为主,所以施琅从表面上看投降了清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和身处的处境,真的就有点想随时逃离的感觉。所以这个康熙想杀施琅也是有一点点说得通的。

施琅晚年骄纵跋扈康熙却并没有治他的罪,这是为何?

1、施琅晚年,非常嚣张跋扈,多有“蓝玉”的风格。有大臣举报,所施琅在治理台湾期间,抢夺民田,贪污受贿等,康熙并没有将施琅问罪,而是对满朝大臣说:自古以来,恃功骄傲,此理势之必然。然后,康熙对施琅提出批评,让他“慎言慎行,避免授人以柄”。

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康熙王朝里施琅为什么反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我认为,这其中既有着对魏东亭身为朝廷封疆大吏,对其官阶与职位的尊敬,也有着对其与康熙特殊关系的忌惮,当然除此之外,康熙对于魏东亭也是非常尊重与推崇,进而也令这两位内阁宰辅对其是更加的肃然起敬。 《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 历史 上并无此人,他的原型实际上曹寅,不过其中也包含了一些 历史 上索额图的事迹。

3、在颜小二看来,首先,年羹尧或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反心,所以在雍正动他的时候,他才没有反抗;其次,害死年羹尧的,可能不是恃宠而骄,而是那老生常谈的四个字“功高盖主”。为什么这么说?请继续往下看。

施琅大将军是如何收复台湾的,多次上奏却遭到康熙拒绝?

施琅大将军多次上奏却遭到康熙拒绝,他收复台湾也是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的。由于施琅是郑成功的旧部下,虽然后来投降了大清,但是康熙其实一直都不太信任施琅。其实第一次收复台湾的时候,康熙启用了施琅大将军,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打胜仗,于是施琅也就没有被重用了。

康熙信任施琅,施琅果然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两年后,他率领舰队收复了台湾,完成了清朝在东南地区的最后一块拼图。施琅毫无疑问是英雄,但是,他又充满争议。因为民族、区域不同,总有人喜欢把施琅和吴三桂画等号。例如,台湾著名史学家连横就认为施琅“本为郑氏部将,得罪归清,遂籍满人,以覆明社”。

投降后的施琅,决心要报家族仇恨,最终击败郑氏集团,成功收复台湾,被康熙封为靖海侯。

近日,以清朝政府武力收复台湾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施琅大将军》开始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该剧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扶持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从筹备到拍摄历时两年,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晋江衙口人,出生于农民家庭。

施琅提出攻打日本的计划后,康熙为什么会选择否决?

康熙皇帝否决施琅的提议,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库空虚,无力支撑,二是明朝前车之鉴,三是葛尔丹之乱比攻打日本更为紧要,四是对施琅不信任。

攻打条件并不成熟。日本孤悬海外远离本土,需要渡海作战,渡海作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但是日本长期闭关锁国,除了长崎之外并无其他可以接触到的地方,对日本并不熟悉,反而造成作战的失利。清朝内部并不安定。

康熙否决了施琅的征日计划,最根本的原因是明清时期统治阶级守内虚外的政策。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官方对海外的开拓嘎然而止,以至于西方殖民者轻易就将东南亚地区占领。实际上以当时明朝的国力,占领东南亚地区不费吹灰之力。

在收复台湾后,施琅曾向康熙建议征伐日本。施琅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担心康熙卸磨杀驴,利用完自己就放弃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深知明后期的时候,倭寇对大明的侵略,让大明东南沿海深受其扰。所以鉴于大清的绝对实力,这个时候进攻日本,至少要把日本打服,永绝后患。但康熙却一口回绝了,其实原因很简单。

施琅在收复台湾后,向康熙提出了一个进攻日本的计划。康熙帝受到奏折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拒绝了施琅建议。那么一代明君康熙大帝,为何要否决施琅提出的进攻日本的计划?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康熙同意了,很有可能能够占领日本,或许可以改变以后的格局。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友投稿,不代表苦迪号的观点和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