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资料(红军长征的资料简介)
有关长征的资料
1、四渡赤水:在长征途中,红军多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会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作战方针,取得了许多胜利。
2、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368天的长征期间,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总共有15天进行大决战,235天用于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间行军,期间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
3、北斗高悬:1935年九月红一方面军率领8000人脱离张国涛秘密北上。同月红二十五军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次日同红军第2第27军会师,红二十五军结束长征。1天高云淡:1935年10月,红一军翻越六盘山之后到达吴起镇,10月19日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一军长征结束。
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5、关于红军长征的人数,历来有多种版本,但基本接近。本文以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红军长征综述·大事记·表册》为准。长征出发时:红一方面军为86800余人;红二方面军为17000余人;红四方面军为80000余人;红二十五军为2900余人;总计约19万人。
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红军长征概述 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保存实力和战略转移而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克服重重困难,进行了数百次的战斗,行程数万里,最终到达陕北地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开始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结果:1936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
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起: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长征。止: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关于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1、.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2、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3、四渡赤水:红军在长征途中多次跨越贵州的赤水河,成功迷惑敌人,争取了生存空间。 强渡大渡河:红军在敌火和枪弹中勇敢地强渡大渡河,突破了敌人的封锁。 草地夜行:红军指战员在艰苦条件下,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团结互助,成功穿越了茫茫草地。
4、四渡赤水:在长征途中,红军多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会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作战方针,取得了许多胜利。
5、中央红军的长征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5年10月,全程历时13个月零2天。在这漫长的征程中,红军跨越了11个省份,行军二万五千里。
简单的概括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继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起因: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经过:1935年9月,面对国民党军的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战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决定红军转向外线,寻求新的机动,并开辟新苏区。11月19日,红红6军团共7万余人从湖南桑植地区出发,退出湘鄂川黔苏区,开始了长征。
起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虽然红军英勇奋战一年,付出重大伤亡,但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经过:1934年10月,从瑞金出发,向湘西前进。敌人围追堵截,红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度过湘江,但人员损失过半。
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
四渡赤水:在长征途中,红军多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集团之间,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路线。会后,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换作战方针,取得了许多胜利。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
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结果:1936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年10月,江西瑞金红军反围剿失利,红军主力6万人被迫长征。地方部队6万人,留在苏区,苏区百姓依依不舍,送别红军。路在何方:1934年11月 粤北与湘南,长征前夕,粤系军阀陈济棠命令军队放开防线,红军突破粤军封锁线,长征开始。山河苍茫:1934年12月 湘西与豫西。
关于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起因: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红军损失惨重,继而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经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红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起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东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